ESG营销困局:为什么你的环保口号无人买单?

2024年,全球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规模突破50万亿美元,超过80%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为环保品牌支付溢价。与此同时,各国政策持续加码:欧盟碳关税正式生效,中国“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被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ESG已经从企业的“加分项”变成了“必答题”。

然而,许多企业在进行ESG相关营销时,却发现自己的环保口号收效甚微,甚至引发消费者的反感和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企业又该如何破解ESG营销的困局?

 

信任危机:消费者对“漂绿”行为的零容忍

在ESG营销中,企业最常见的误区是“空喊口号”和“缺乏数据支撑”。许多企业热衷于打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标语,却未能提供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可验证的数据支持。这种空洞的宣传不仅无法打动消费者,反而容易引发“漂绿”(Greenwashing)的质疑。

“漂绿”是指企业通过虚假或夸大的环保宣传,误导消费者相信其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友好。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他们对“漂绿”行为的容忍度趋近于零。一旦企业被曝光存在“漂绿”行为,其品牌形象和股价都可能遭受重创。

2015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现大众汽车在全球1,100万辆柴油车上安装了“失效装置”,这使得氮氧化物排放量看起来达标,实际上,其排放量超过了美国标准限值的40倍。结果,大众汽车被联邦法院勒令支付28亿美元的刑事罚款,其股价在几周内暴跌了30%以上。此次口碑翻车对大众汽车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伤害,使其在消费者心中的诚信度大幅下降,多年积累的环保形象瞬间崩塌,消费者对其品牌信任度降低,购买意愿也随之减弱,同时,大众汽车还面临着来自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进一步损害了其全球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传播困局:ESG环保营销传播中的“自说自话”

当下,许多企业在开展ESG环保营销时,常常陷入一种“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许多企业只是笼统地宣称“致力于环保事业”“推动可持续发展”,却未明确说明这些宏大目标将如何在自身业务中落地实现,甚至缺乏与公司业务范围紧密结合的实际举措,其宣传内容也往往充斥着空话套话,这种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的营销方式,自然难以引起消费者或者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兴趣。

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在ESG传播中往往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整体规划,仅将其视为一种形象展示的工具,而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例如,一些企业仅仅通过举办一些表面化的环保活动或发布一些缺乏实质内容的ESG报告,试图展现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关注,却未能将其与企业的核心业务和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

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企业ESG环保营销的冷漠态度,也很大程度上源于企业未能将环保理念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企业在ESG传播中往往过于关注自身的环保愿景和宏大叙事,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兴趣点,导致传播内容与消费者的期望脱节,难以对企业的环保行为产生共鸣,也更难产生相应的营销效果。

此外,企业在ESG传播中还面临着渠道单一、形式单调等问题,由于缺乏创新和实质内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的注意力被海量信息所分散,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创新性、贴近生活且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内容,才能吸引他们的关注并促使他们主动传播。如果只是一味地输出空洞的ESG宣传,往往难以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最终只能在小范围内自娱自乐,无法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因此,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其ESG传播策略,从消费者兴趣出发,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数字营销等新兴渠道,以及互动体验、故事讲述等创新形式,才能真正实现传播的效果,避免让企业的ESG环保行为陷入“自嗨游戏”的困境。

 

破局策略:将ESG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者触点

面对ESG营销的困局,企业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破局策略,将ESG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消费者触点,从而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一)真实性:选择可溯源的低碳材料

企业应注重选择可溯源的低碳材料,如rPET(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竹制品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低的碳排放,而且可以通过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其来源和生产过程,从而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环保实践的信任。例如,一些企业开始使用rPET材料制作包装袋、服装等产品,并在产品标签上注明材料的来源和回收利用情况,让消费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环保价值。

(二)互动性:通过H5小程序、回收活动增强参与感

为了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企业可以借助H5小程序、回收活动等手段,让消费者亲身参与到企业的环保实践中来。例如,企业可以开发一款H5小程序,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环保知识问答、积分兑换等活动,从而增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此外,企业还可以开展产品回收活动,鼓励消费者将使用过的产品返回企业进行回收处理,企业则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奖励或优惠,如折扣券、积分等,以提高消费者的参与积极性。

(三)可视化:用量化标签展示环保价值

企业还可以通过量化标签的方式,将产品的环保价值直观地展示给消费者。例如,企业可以在产品包装上标注“1个包=50个瓶子”等标签,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到该产品所使用的材料相当于回收了多少个塑料瓶,从而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环保价值。这种量化的展示方式不仅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环保实践的认知,还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成功案例拆解

(一)晨光“濒危动物笔”:环保与公益的完美结合

晨光推出的“濒危动物笔”系列是一个成功的ESG营销案例。该系列产品采用了PLA可降解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晨光还与公益组织合作,将产品销售的一部分利润捐赠给濒危动物保护项目,为保护濒危动物贡献了一份力量。此外,晨光还开发了一款互动小程序,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了解濒危动物的相关知识,参与保护濒危动物的公益活动,从而增强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晨光的“濒危动物笔”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销量增长了40%,品牌环保指数也提升了25%。

(二)耐克“旧鞋新生”:创新回收与社会责任的践行

耐克的“旧鞋新生”项目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该项目通过创新的模式,鼓励消费者将旧鞋回收,回收的旧鞋经过处理后,转化为蚂蚁森林能量,消费者可以在蚂蚁森林中兑换相应的环保奖励。同时,耐克还将回收的旧鞋用于乡村环保运动场的建设,为乡村地区提供了环保且实用的运动场地。这一项目不仅实现了旧鞋的回收利用,还促进了乡村环保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这一项目,耐克回收了17万双鞋,社交媒体曝光量超过2亿次,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低碳礼品:小而美的ESG破局点

在ESG营销中,低碳礼品是一个小而美的破局点,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礼品具有高频触达的特点,能够直接到达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等全链条利益相关者,覆盖范围广泛。通过将低碳礼品嵌入营销全场景,企业可以有效地传递ESG理念,增强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和联系,从而破解ESG实践与传播的割裂难题。

企业可以在各种营销场景中运用低碳礼品,如客户拜访、员工福利、合作伙伴交流等。例如,在客户拜访中,企业可以赠送使用可溯源低碳材料制作的礼品,如rPET材质的笔记本、竹制品等,向客户传递企业的环保理念和实践成果。在员工福利方面,企业可以发放低碳礼品,鼓励员工参与环保行动,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归属感。在合作伙伴交流中,低碳礼品也可以作为沟通的桥梁,促进双方在ESG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低碳礼品的实践,企业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还能够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抢占可持续发展的先机。在ESG时代,最好的营销是让世界因选择你而变得更好。企业通过低碳礼品的传递,让消费者、员工、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感受到企业的环保行动和责任担当,从而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总之,ESG营销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企业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真实可信的环保行动、增强消费者参与感的互动活动以及直观可视化的环保价值展示,企业可以破解ESG营销困局,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低碳礼品作为ESG营销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力。企业应积极探索低碳礼品的创新应用,将ESG理念融入到营销全场景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传声低碳及旗下企业低碳礼品综合服务平台低碳猫,凭借丰富的低碳礼品种类及礼品服务经验,着眼于企业礼赠行为涉及的各个场景,依托于低碳材料、环保产品设计,为企业提供低碳礼品定制、低碳材料礼品化、企业废弃物端到端礼品化等专业的综合化低碳礼品服务解决方案。同时,传声低碳基于碳排放因子库,对礼品产品碳足迹进行计算,并为企业出具可持续采购声明,具象化礼品减碳数据,帮助企业低碳营销宣传。传声低碳通过低碳礼品服务,帮助企业礼赠环节环保化,助力企业运营碳中和,实现企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

Copyright 2022- 2025 低碳猫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46098号-1
礼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