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成ESG新战场!企业如何讲好“人与自然”的故事?

根据IPBES全球评估报告:评估的动植物类群中,平均约有25%的物种受到威胁,这意味着大约100万种物种已经面临灭绝,其中许多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

 

从“碳中和”到“自然向好”的全球转向

如果有一天,北极熊的简历上写着“擅长捕食企鹅”,那一定是人类搞砸了生物多样性,好在现实还没那么荒诞。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正成为ESG(环境、社会与治理)领域的核心议题。联合国《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让生物多样性的议题从报告里的漂亮话,转化为具象化、可感知的叙事,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生物多样性:ESG战略升级的必答题

2023年9月18日,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正式发布了其最终的建议披露框架,明确要求企业评估并披露经营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依赖与影响。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雀巢在2023年ESG报告中提到了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包括在供应链中实施负责任采购和倡导再生农业等措施。

同时,欧洲议会的大佬们也一拍桌子,给全球企业布置了“作业”。2023年6月29日生效的欧盟《森林砍伐条例》(EUDR)中规定,从2024年12月30日起,大豆、咖啡等商品在进入欧盟市场时,需提供“零毁林”证明,倒逼供应链上游企业重构生产模式。

中国银行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2021年9月29日,中国银行成功发行完成全球金融机构首笔生物多样性主题绿色债券,规模18亿等值人民币,募集资金对应于国内地区生态建设示范、山区生态修复、生态水网、国家储备林、低质低效林改造等多个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的项目。

更深层而言,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企业对“自然资本”的长期投资,本质上是在重构商业与自然的共生关系——降低生态脆弱性带来的经营波动,增强供应链韧性,最终在ESG评级、消费者信任与投资者信心之间形成价值闭环。在自然相关财务披露成为全球标配的今天,生物多样性管理已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更是关乎生存发展的战略基座。

 

风险控制:避免“漂绿”陷阱

如果企业想要在ESG战略中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还需要构建贯穿全链条的风险防控体系,将抽象承诺转化为可验证的行动,避免陷入“漂绿”争议。

数据透明是破解信任危机的关键。企业应摒弃“生态友好”等模糊宣传,转而披露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当企业设立专项基金以支持生物多样项目,应按时向社会公布资金在项目中的详细用途,比如建设鸟类监测站数量、恢复植被面积等数据。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可增强可信度,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展示企业参与的生物可持续项目的实时进展,帮助公众查证种植树木数量、节水效率等参数,形成不可篡改的环保证据链。

如果是与本身生产内容相关的生物多样性项目,企业则可以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建立深度监察机制。从原料溯源开始,确保原料采购任何生物的栖息地;生产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态影响评估工具,比如开发“鱼类洄游影响指数”,动态监测废水排放对河道生态的扰动;在最后,企业还需要建立损耗补偿闭环,如矿业公司承诺每开采1吨矿产就修复200㎡动物迁徙走廊,并通过GPS坐标公示修复进度。

风险防控的更高维度在于转化为竞争优势,唯有将每个环保主张拆解为可测量、可追溯、可审计的具体动作,企业才能在ESG竞争中构建经得起检验的实质性优势,真正实现从风险防御到价值创造的跨越。

 

环保礼品ESG营销的“自然语言”创新

在ESG沟通日益同质化的当下,环保礼品正成为企业讲述生物多样性故事的“自然语言”。它通过可感知、可交互、可传播的实体载体,将抽象的生态保护转化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方指尖的触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ESG评级的多维价值与传播。

企业可以通过环保礼品的可持续材料及印刷设计,将生物多样性项目直接展示给礼品受赠者。某国际海运公司在订购的软木笔记本上印刷了湿地保护及相关动物元素,介绍了其与红树林基金会合作的湿地保护项目。软木作为易再生材料,其环保的收割方式不仅保护了树木本身,还减少了对森林的破坏,与企业本身的生物多样性项目形成呼应。这种礼品设计让材料循环与生态修复形成可显示的因果链,直接服务于企业的ESG营销与传播。

同时,环保礼品在营销互动方面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企业可以通过礼品体验设计将用户转化为生态保护的共益者。比如,某企业向客户赠送东北虎斑纹帆布包,并承诺每赠送一件即向保护区捐赠10元,礼品受赠者扫码可实时观测被资助虎豹的活动轨迹。这种“礼品即保护”的设计,不仅帮助企业积累ESG报告中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数据,更通过用户生成的保护故事反哺品牌传播。

在传播裂变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环保礼品的功能延伸,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转化为社交网络的传播节点,放大ESG行动的辐射半径。调查显示,企业收到环保礼品后,更愿意将其分享到社交网站上。通过用户社交分享形成二次的传播,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生物多样性项目展示给更多的互联网用户,不仅塑造了负责任的品牌形象,还进行了环保理念的普及,为ESG评级中的“社会影响”维度提供量化案例。

当环保礼盒上印刷着东北豹保护的故事线,当碳中和台历的每一页都链接着珊瑚礁的实时生长,环保礼品便超越了物质载体功能,进化为企业ESG叙事的“翻译器”。这种创新不仅帮助企业完成ESG营销传播、提升ESG评级得分,更在受赠者心智中植入“品牌即自然守护者”的认知标签。在评级机构日益关注生物多样性管理深度的趋势下,以礼品为媒介的“自然语言”创新,正在重塑ESG竞争力的评价尺度:谁能将生态保护转化为用户可参与的日常仪式,谁就能在可持续发展赛道赢得先机。

 

结语:重构商业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站在物种消失速率比自然灭绝快千倍的十字路口,商业与自然的对话便进入了新维度,企业的选择将定义未来商业文明的底色。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重构商业逻辑:打破“保护即牺牲”的思维定式,当自然不再是可无限索取的资源池,如何以“利益”驱动企业更加关注生物多样性项目。当然,经过实践,那些重塑ESG竞争力底层公式的企业也正用事实向同行们在证明:生态叙事可以成为价值创造的杠杆。

传声低碳及旗下企业低碳礼品综合服务平台低碳猫,凭借丰富的低碳礼品种类及礼品服务经验,着眼于企业礼赠行为涉及的各个场景,依托于低碳材料、环保产品设计,为企业提供低碳礼品定制、低碳材料礼品化、企业废弃物端到端礼品化等专业的综合化低碳礼品服务解决方案。同时,传声低碳基于碳排放因子库,对礼品产品碳足迹进行计算,并为企业出具可持续采购声明,具象化礼品减碳数据,帮助企业低碳营销宣传。传声低碳通过低碳礼品服务,帮助企业礼赠环节环保化,助力企业运营碳中和,实现企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

Copyright 2022- 2025 低碳猫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46098号-1
礼秘书